如果不是有人帶路、有便車搭…要來到這間在北投巷弄裡的餐廳要費點功夫呢!!
一直到車子停妥~才看清楚「孫羊正店」的門面…
完全沒看見招牌…只看到很有南洋風的木雕門面~
一走進來先看見這個古裝劇裡會出現的洗臉盆…很精緻的造型~還寫著容光面滿呢!!
有一排竹子當圍籬…後面是一片草地~
還鋪了石頭步道…應該是歡迎大家吃飽散散步吧!!
已經1:00多了~還是先填飽肚子…餓了啦!!
木頭自動門~一看就所費不貲…一整個很有質感~好厚實
這張造型很復古(還是真的是古董?!)的椅子擺在大門口一進來就看的見的位置~
不過還沒來得及坐一下就有人來帶位了~
我們五個人被安排在窗邊的大圓桌…陽光就從落地窗灑了進來~好溫暖
服務生送上MENU和熱茶…有仙草味道的古早味青草茶~甘甘的挺好喝
菜單印的很精美…價格也不一般~午餐時段最便宜的是480元+10%的套餐(被歸類成輕食套餐…沒有前菜&甜點)
後面的價錢一下往上跳很多~980元+10%是基本款…上頭還有1,280元、1680元、2,400元~挺驚人的價位
掂量一下荷包…980元+10%的【鍋物套餐】還負擔的起~再貴就會吃的有點心疼了
趁著還沒上菜的空檔在店裡四處張望一番~座位之間距離很寬敞…完全不擁擠
就連吧台的條桌都看起來這樣高雅…
(很自然的拿來跟錢都比較~不過level好像不一樣喔!!)
店裡到處都有很古樸的擺設…這個紅色的木櫥也好美~上頭還有個鳥籠…
不大有隔間效果的鏤空拉門美感十足…好有中國風~尤其是陽光透進來的畫面…好美
回到座位~開始上菜囉!!
先來兩碟醬料…芝麻醬&蔥花醬油
然後是【鍋物套餐】都會有的孫羊特色料理(前菜)~
服務生很詳細的介紹了半天~好長一串…實在是記不大清楚~只確定是有配合時令的食材
三樣小點放在條狀盤子裡…每樣都是一口SIZE~這枚洛神山藥絲好爽口…山藥絲醃漬的酸酸的很開胃
絲瓜捲泡菜~好細小的絲瓜呀!!這麼小一捲…裡頭的泡菜很有味道~
這卷是腐皮捲了南瓜還有其它啥的…太小一捲~很難品味的出來…也不錯吃就是~都是很天然的食材原味
前菜吃完~盤子很快就收走了…開始上鍋
好大一咖有把手的黑色鍋子~一直到鍋裡的湯都滾沸了鍋子也不會燙手…
很厲害的菜盤也送了上來…幾乎都是生鮮蔬果~沒有什麼火鍋料…天然ㄟ尚好
服務生幾乎是一樣樣食材介紹~哪樣菜從哪裡來、哪個農場…除非拿個筆記本馬上記下來~不然很難記的住啦!!(服務生不知道背了多久…)
尤其是這朵手掌大的香菇…肥厚到不行~用看的就可以想像到它的可口程度
聽完一長串的介紹…每樣菜都好厲害的感覺~迫不及待要下鍋囉!!
從不吃香菇的同事那兒多分到了半朵~鮮美的香菇味道…果然不一樣
水蓮根很仔細的切成小段綁成一把…第一次在火鍋菜盤裡見到它~煮個幾秒就能撈起來…清脆的很
附餐有麵線、麵條和冬粉能選…
當然要選480元套餐沒得選~服務生又強力推薦的羊油手作麵線囉!!
吃不出羊油的特殊味道…倒是油蔥的味道很搶戲~很香的一碗麵線
餐廳以羊為名~羊肉肯定有其獨到之處…不過相較之下還是偏愛牛肉…(結果整桌沒半個人點羊肉)
所以選了頂極霜降牛肉…價位有反映在擺盤上~肉片就肉片…還要捲的這麼有美感
(內心比較希望反映在份量上…)
一整組看起來很豐盛的鍋物…
不過一下鍋就變成兩半…有點可惜~肉質是很優…油花分布的很均勻~
據說很辣的辣椒擺在小小的容器裡…好幼秀的小湯匙
同事的特級松阪豬肉…一片片擺的超整齊~每片的SIZE控管的相當一致
中間還會送上冰鎮健康果醋~梅醋好好喝…真想再來一杯
餐後還有甜點飲料的~裝在木頭小托盤裡一起送上來…小茶壺超有質感的
裡頭的漢方養生茶品是牛蒡茶~有牛蒡的清香…好好喝
精緻手作茶點有三款…服務生依舊很盡責的講解~
其實都不是太罕見的小點…給的小小塊就有一種很珍貴的感覺~黑糖麻糬
這塊也是麻糬囉!!包的是紅白豆沙…
這塊綠豆糕最美味…綿密的綠豆沙中間包了紅豆泥~不會太甜…口味好讚
食材新鮮度、質感和服務都沒話說的一間餐廳…這些也都反映在價位上就是~
真要花個1.2千塊吃火鍋…還是不大捨得~這些錢花在吃日本料理或牛排上…也能吃上很豐盛一餐的
(看來我給鍋物的quota比較低一點囉!!)
孫羊正店
✉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1弄1號
☎02-2897-0762
同事知道附近有間造型很特殊的「農禪寺」~帶大家飯後散散步…
完全沒有想像中寺廟會有的建築出現在眼前…倒像是個博物館或展演廳的設計
哪像個寺呀這…不過裡頭是真的有佛像的~但是沒見啥人拿著香在拜就是
正門口看出去是這樣一個水池…裡頭有種荷花的~還有人在池子裡來回走動…不知道是在撈啥?!
太美了吧!!好有造型的建築…
這回進來走馬看花而已~查了一下才知道「農禪寺」原來是法鼓山創建的
"「農禪寺」,是法鼓山的開山宗師東初老人,根據百丈禪師創立的叢林制度,以務農維生、禪修生活為主的原則而取的。最初只有一棟二層樓農舍,即這次被列入台北市歷史建築之一。這棟農舍目前位於大殿後方,一九七一年左右,由東初老人率領弟子建造;一九七五年,農舍落成啟用,一樓作為客堂,二樓則供奉文殊師利菩薩,稱為文殊殿。"